休閑旅游業規劃是指以旅游資源為依托,以休閑為主要目的,以旅游設施為條件,以特定的文化景觀和服務項目為內容,為離開定居地而到異地逗留一定時期的游覽、娛樂、觀光和休息。
休閑旅游與其它旅游不同之處在于,一“動”—“靜”,一“行”一“居”,一“累”一“閑”,它是旅游者占據了較多的閑暇時間和可自由支配的經濟收入,旅游地有了一定服務設施條件下而逐漸形成的,是旅游得以豐富發展的產物。改革開放20年來,我國的旅游業發展迅速,但休閑旅游還剛剛起步,并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。如何構建有中國特色的休閑旅游業,使之健康發展,這是本文試圖探討的問題。
農業旅游是以農業生產為依托,使農業與自然、人文景觀以及現代旅游業相結合的一種高效產業。 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,狹義的僅指用來滿足旅游者觀光需求的農業;廣義的生態旅游涵蓋較為廣泛,主要包括“觀光農業旅游”、“ 休閑旅游”、“鄉村旅游”、“農村生態旅游”等不同概念,具體講是指在充分利用現有農村空間、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村人文資源的 基礎上,通過以旅游內涵為主題的規劃、設計與施工,把農業建設、科學管理、農藝展示、農業產品加工與旅游者的廣泛參與融為一 體,是旅游者充分體驗現代農業與生態農業相結合的新型旅游產業。
農業旅游發展規劃布局原則:
1、因地制宜。農業生產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合季節性,發展生態旅游農業必須根據各地區的農業資源、農業生產條件合季節特點 ,充分考慮其區位條件合交通條件,因地、因時制宜,突出區域特色。
2、盡可能與旅游業相結合。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區和景點,擴大和增加觀光農業項目,通過相互帶動作用,發展農業與旅游 業合一的新型產業。
3、充分考慮客源市場。發展生態旅游農業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區和經濟發達的地區,這里的人們對觀光農業的要求強烈,經濟 條件可能,交通比較便利,發展生態旅游農業的條件比較優越。
4、必須搞好基礎設施建設。首先搞好交通、水電、飲食、住宿等基礎設施,設計專門的旅店、餐廳、農宿以及娛樂場所和度假 村,開發具有特色的農副產品及旅游產品,以供游客觀光、游覽、品嘗、購物、參與農作、休閑、度假等多項活動。
5、與農村建設規劃相結合。要搞好農村居民點和道路規劃,合理開發和整治土地,改善農村環境,在保留歷史民俗農舍的同時 ,興建體現觀光特色的農村新民舍,以供游客觀光旅游。
|